欢迎来到北京信息产业协会官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1985年北京信息产业协会批准成立,协会成立35年来,一直以推动信息行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宗旨,北京信息产业协会一直为推动数字北京发展辛勤地工作,特别是对中国计算机事业历史的搜寻、保护和研究,取得了业界公认的成果。
 通知公告
· 我会副理事长获聘中国-(2024/4/9)
· 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2024/3/14)
· 北京这些大事写进政府-(2024/3/7)
· 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2024/3/7)
·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2024/2/28)
· 2024年北京市民政-(2024/2/28)
· 真抓实干聚合力 善作-(2024/2/5)
· 我会承办"数字中国建-(2024/1/15)
·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2024/1/4)
· 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2023/12/29)
· 本市首次出台社会组织-(2023/12/27)
·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2023/12/22)
· 我会征集“2023中-(2023/12/12)
· 第十二届全国减轻企业-(2023/12/5)
· 重磅!支持民营经济2-(2023/11/30)
· 工信部指导开展光伏行-(2023/11/24)
·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2023/11/21)
· 习近平就推进新型工业-(2023/11/7)
· 国务院拟于11月组织-(2023/10/25)
· 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2023/10/25)
· 工业生产稳步恢复 新-(2023/10/25)
· 我会在北京未来城即将-(2023/10/12)
· 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2023/10/10)
· 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2023/10/10)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9/28)
· 《经济日报》金观平:-(2023/9/26)
· 前8月本市经济持续恢-(2023/9/19)
· 申报丨市经济和信息化-(2023/9/19)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史
谁让计算机高唱东方红?
2021/12/3 12:18:00 徐祖哲 计算机六十年

在当年的计算机展览会上,通过专门的音乐程序,让计算机附带的一台收音机“唱歌”,一度成为必备的环节。各单位的计算机机房,不时传出“东方红”的悠扬乐曲,多半是在调机、拷机,或是在接待客人参观。
      在“计算机史”的调研中,最早使用音乐程序的是那家工厂?是谁第一个让计算机唱歌?是值得记忆和查证的一件事,在以后的计算机博物馆中也应当留下一笔。
      所有生产、使用过早期电子计算机的人,都接触过计算机音乐,音乐程序的编制,也从“东方红”开始到民族乐曲、外国名曲,然后就连乐曲的编制程序也出来了,不用从机器指令开始编程凿孔,只要简单的输入乐谱,产生音乐凿孔纸带,直接输入计算机就能够唱响。这些工作在院校非常热门,它是培训计算机的教材之一,不用专门的外设和反复调试,就可以了解到计算机的性能与编程方法。在计算机应用交流会上,在计算机刊物上,经常出现花样翻新的乐曲程序供交流和教学使用。
      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但是操作却在一天天简化!一个想法、一个主意,依托新的技术和架构来实现,它带来的是装备和服务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的活力。
      上世纪70年代,使用磁芯存储器的100系列计算机成批生产,磁芯翻转时有较强的电磁辐射,用收音机可以获得优雅的音频。一些生产厂就配备了音乐程序,作为计算机正常工作的简便检测方式,为此还向用户奉送一台高级半导体收音机。
      一台计算机有几十万只磁芯,它们工作时,那怕有一部分同时翻转,辐射的电磁波也很壮观。DJS-130机是32k字内存,每个字16位加上1位校验位共17位就是32768x17位,要使用32768x17=557,056个磁芯。
      国产一般是4k(4096字)一块板,32k由8块板组成。当年购买计算机时,磁芯板都要拆下来装箱,由专人乘坐火车软卧、民航飞机,由小轿车迎送!
      在铁氧体磁环里穿进一根导线,导线流过不同方向的电流时,可使磁环按两种不同方向磁化,代表“1”或“0”的信息便以磁场形式储存下来。


磁芯存储器是一种精细的产品

上海交大毕业的美籍华人王安利用这一特性研制的“脉冲传输控制装置(Pulse transfer controlling device)”于1949年获得美国专利,开创了磁芯存储器时代。
      通过实验和材料的工艺控制得到能让磁芯磁化的电流最小阈值,每个磁芯都有XY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导线穿过,另外还有一条斜穿的读出线,在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线,磁芯组成阵列,XY分别做两个不同方向的寻址。磁芯的两个磁化方向,可以作为0和1的状态来记录数据。
      最早是谁想出让计算机唱歌这个主意?并且完成了音乐程序,却有少有人注意。在738厂担任工程师的孙强南说,这是他在1967年调试127机(DJS-7)时想出的主意。
      他见到调机人员在机器上接了个喇叭,播放计算机运行时形成的有节奏的音响,用耳朵监听代替眼睛专注指示灯,以此避免调机运行检查程序时的视觉疲劳。就想编个小程序,在计算机运行循环程序时,让喇叭播放歌曲。如果计算机停机或有失误,歌曲便中断或变调。孙强南拉着127机组长马有德在机房里干了一个通宵,马有德是孙强南当一室主任时的属下,他俩熬夜做出了调机音乐程序。马有德会拉小提琴,懂音乐节律,他们一起调配好音乐的音色,校好声音频率,试听还满意。这个程序就成为大家称呼的“唱歌程序”,它分为两个步骤----读谱和发音。
      程序读谱----把简谱按规定编码书写,每个音符用两个数书写,一个数表示音符的高低,一个数表示音符的长短。每读过一个音符的两个数字,就设置好发音程序的两个参数,并转去执行一段发音程序。
      程序发音----执行“用计数转移实现的循环程序”,使接在一个触发器输出端上的喇叭发音,用改变设置循环段的两个参数的方法来改变发音的频率(声音的高低)和长短(节拍的长短)。循环程序中主要内容是一条控制程序段执行时间的移位指令,改变移位次数可改变声音频率,改变循环次数可改变音长。
      孙强南说,他的想法缘自在学校音乐课学到的乐理,物理课学到的声学。程序里的两个参数最初是用笔算出来的,所以在调试程序时需要仔细“校音”。
机器的声色: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是因为电脉冲的波形不同(谐波不同),计算机发出的是“方波”的声音。
      几天后,一个中午休息时间,在738厂的内部广播里,大家听到了127机播放的电子歌曲声,后面还有一段夏纪寅对这个程序的说明,那时计算机是一种新事物,所有不保密的功能都为大家所关注。正好中科院计算所的曹东启等人在738厂127机房配置Algol编译程序,他们也会注意到这个程序,存放在127机磁鼓里的唱歌程序很快就传到厂外。
      孙强南觉得这只是个使用计算机的雕虫小技,既然有人要探究,那就说说源头,不然就会越来越变得神秘莫测了。
      由于当时计算机的主频不是很高,覆盖广播的中波段,磁芯翻转的辐射信号就能被收音机的某个波段接收,经过检波、滤波,就得到悠扬的音响,很快就用收音机替代了计算机外接的喇叭。因为计算机的发射功率不大,收音机只能在机房或临近地方收听到。


几千台装备了磁芯存储器的电子计算机都配了这样的收音机

1968年,中科院计算所调试717机(用于我国苐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地面站)时,也编制了“东方红”的计算机歌曲,它唱出的声音与当时东方红卫星上唱的非常相似,而且还能用超越函数逼近原理来唱带滑音的歌曲如“北京金山上”,很是好听。由于歌曲中程序所用指令范围甚广,因此在此后研发计算机时,大多用唱“东方红”等歌曲来表示机器已经可以自举起来了,说明处理器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完备性。
      当时的计算机林林总总,指令各不相同,总有人出来编制唱歌程序。1970年4月,东方红卫星升空,乐曲响彻太空。北京工业学院有一台仿制的441-B晶体管计算机,宋翰涛老师就编写了一条歌唱“东方红”的程序,机器唱起来的时候,大家都兴奋不已。
      孙强南是1973年完成的150百万次计算机的总设计师。他说,北大有人给我发一个东西来,“150机开始高唱‘东方红’,大家欢欣鼓舞,计算机能唱‘东方红了’!”他说,其实,150机唱“东方红”不是在北大,机器到北大已经试运行好长时间了。不过这个回忆也说明,计算机能不能唱歌,是新机器成功的第一个快捷证明。
      1978年,电信传输研究所购买了天津电子仪器(后为计算机厂)的DJS-130计算机,配套设备中就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和乐曲纸带。在计算机开机之后,输入唱歌纸带,收音机能够响亮地高唱东方红,说明机器一切正常。
      1978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借了30万元购置了北京无线电三厂(计算机三厂)生产的DJS-130计算机,总计42万元,除了电传打字机、纸带穿孔机,还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厂家将音乐程序做成凿孔纸带,和收音机一起成为出厂附件,收音机是最简便的观测仪器,听到高扬的音乐就能够证实计算机是否可靠运行。(马京然《我与计算机30多年—数学学院计算机发展史》)


磁芯虽然体积以微米计算,却是“芯多力量大”,在计算机房和展览会是听过计算机音乐的人,也会产生一种振奋的心情。

北京计算机三厂王宝田厂长(左)在检查计算机“下雨”

为了检查磁芯存储器的每一位的读写,也有一个“下雨”程序,因为程序运行时,在示波器上看到的波形如同“天下大雨”。
      微机时代,不用磁芯存贮器了,计算机又增添了音频接口和喇叭,乐曲程序稍加调整,让计算机可以直接歌唱,厂家也不再奉送收音机了。
      电子音乐,更具体的典型是计算机作曲、唱歌,是从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当然各方的态度不尽相同,因为计算机是一种高价值、高技术的重要装备,那能用于公众的日常娱乐?
      1957年8月23日的《人民日报》说:“电子计算机能够作曲的消息,最近在美国哄传一时。”使用“哄传”,当做一种贬义去描写。鉴于当年的社会形势,凡是美国信息,那怕只是科技信息,编辑也要顾及社会动向,作为贬义描述是没错的,以保作者和编者遭受批评。
      这条早年的新闻内幕是,据美国科学家说,把作曲规则译为电子计算机所能了解的程序,然后将作曲程序输入计算机,就有歌曲出来,第一首试验作品是歌曲“按电纽的伯尔赛”。
      前些年又有消息说,“1961年,IBM7094成为第一台唱歌的电脑,唱的这首由哈利·达克尔于1892年创作"Daisy Bell"。人的声音由约翰·凯利和卡罗尔·洛克鲍姆编程,伴奏由马克思·马修斯编程。”看来,50年代的计算机作曲活动,并未在美国主流媒体上传播和占位。所以4年之后,名声更大的IBM计算机又上高台,反倒当成“第一”载入史册,当然也是第一次模拟了人的歌声。


IBM7094计算机

澳大利亚人却有另外一种说法,CSIRAC才是世界上第一台播放音乐的计算机,这是他们在1949年11月制造出来的第一台计算机,也是幸存的还能运行的最古老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目前在墨尔本博物馆保存。它1秒钟只能运行1000次,内存约2KB容量,配有3KB的磁盘存储器,连一首歌曲都存储不了,也没有显示器,只有纸带穿孔输入输出。数学家杰夫·希尔成功地编写出了一个让CSIRAC计算机播放音乐的程序,播放音乐成了机房招待客人的节目。1951年,在澳大利亚的第一届计算机大会上,CSIRAC演奏了电影《桂河大桥》主题曲《波基上校进行曲》。音乐非常动人,在澳大利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纷纷想找出在这台大而笨拙的机器里藏着的会唱歌的小精灵。
      对国人来说,影响最大的电子音乐是1970年第一颗东方红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以实现既定的“听得见”目标。卫星上没有计算机,是用乐曲生成器以20.009兆赫的频率发射“东方红”乐曲,是用传统乐器——乾隆时代的编钟演奏的音色。当年1万多两黄金铸造的16只编钟,音色极其宽洪、清远,余音不绝,国宝价值连城。地面站收到卫星发射的乐曲信号,再送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转播,公众听到的“东方红”乐音是经电台转播的卫星信号。
      至今,乐曲程序仍然在计算机教材中出现,有汇编语言,也有高级语言。让计算机发声和唱歌用定时器和可编程通信控制器编程,还要计算发声频率和音调发音时间长度,每条指令都有固定的指令周期,通过延时子程序来实现。计算机使用音频、光亮、视频、动作,展现了各不相同的乐曲。
      20年前,乔布斯在设计音乐播放器的时候,就坚持要在这个小玩意里放置1000首歌曲,而且歌名要能够通过拇指拨动滚轮快速双向滑动。由此带动了1.8英寸硬盘的应用和著名的转盘追踪设计。人们不可能按几百次按钮去寻找歌曲,用转盘滚动列表,下拉速度越来越快,很容易地浏览几百首歌。乐曲也好,其他应用也好,每一种需求都对计算机或电子设备的设计带来进步。
      电子乐器曾经历过电子管、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几种不同材料构成的发展阶段,各种电子合成器既可用来单独演奏,也可以同计算机联接,构成电脑音乐系统的一个部分。上世纪80年代,国内音乐院校研究生教育开展了应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对传统音乐作品进行量化分析,开创了我国计算机音乐、新媒体音乐研究的历史,也开辟了一批计算机音乐的大学专业与课程。


最新的消息,一组机器人各自使用不同的传统乐器,合奏交响乐,这种程序当然更复杂,可是还要分解成曲谱和动作的力度。

计算机的确是一个与之前所有人类发明不同产物,除去它的基本功能和如长江江水一样滚滚向前,并不断更新的目标之外,还有许多使计算机发明者意想不到的附带功能产生,让计算机唱歌就是重要一项。时过境迁,许多事物昙花一现,但是回忆往事、怀旧前辈外,也是如今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的范例与优秀教材。
      在计算机博物馆里,展示计算机唱歌的几个阶段,也是一个很直观的科普项目。可以用小型的磁芯板和单片机模拟,让观众模仿早年的人工编程,让收音机唱歌,让微机唱歌。让大家记住,早期电子工业在为质量奋斗的年代,收音机成为随时随地监视计算机可靠工作的必需品。除去科普推广之外,博物馆和科技历史研究,很重要的是能促进一个民族的追求、创新和竞争力。
 

2020年8月23日,笔者访问孙强南先生(右)。

孙强南简历,1931年12月28日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宁波。先后就读上海市震旦大学初中部、江苏省立上海市中学理科。1953年,自交通大学电讯系有线电专业毕业,分配到738厂筹备组。他参加过我国首部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试制,参加和主持过103机等六种主流计算机研制,他主持设计,由738厂与北京大学联合设计的百万次150电子计算机,当时属超大型、超高速集成电路计算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邮箱:biia2012@163.com
  电话:010-68220032
  地址:北京复兴路49号C座228
 
主办:北京信息产业协会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52252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