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信息产业协会官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1985年北京信息产业协会批准成立,协会成立35年来,一直以推动信息行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宗旨,北京信息产业协会一直为推动数字北京发展辛勤地工作,特别是对中国计算机事业历史的搜寻、保护和研究,取得了业界公认的成果。
 通知公告
· 我会副理事长获聘中国-(2024/4/9)
· 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2024/3/14)
· 北京这些大事写进政府-(2024/3/7)
· 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2024/3/7)
·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2024/2/28)
· 2024年北京市民政-(2024/2/28)
· 真抓实干聚合力 善作-(2024/2/5)
· 我会承办"数字中国建-(2024/1/15)
·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2024/1/4)
· 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2023/12/29)
· 本市首次出台社会组织-(2023/12/27)
·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2023/12/22)
· 我会征集“2023中-(2023/12/12)
· 第十二届全国减轻企业-(2023/12/5)
· 重磅!支持民营经济2-(2023/11/30)
· 工信部指导开展光伏行-(2023/11/24)
·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2023/11/21)
· 习近平就推进新型工业-(2023/11/7)
· 国务院拟于11月组织-(2023/10/25)
· 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2023/10/25)
· 工业生产稳步恢复 新-(2023/10/25)
· 我会在北京未来城即将-(2023/10/12)
· 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2023/10/10)
· 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2023/10/10)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9/28)
· 《经济日报》金观平:-(2023/9/26)
· 前8月本市经济持续恢-(2023/9/19)
· 申报丨市经济和信息化-(2023/9/19)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史
计算机:不应遗漏清华周寿宪教授
2022/3/25 7:44:00 徐祖哲 计算机六十年

从1952年开始,到今日70年,中国计算机事业有了许许多多辉煌的经历。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内幕不为人知。也有一些高等学校和研究所,由于表达原因,使得过往功绩被遗忘或隐藏。如果汇集一下众多单位网站上的“概况”“历史”,大家一定会提出许多问题去询问。


    1956年,周寿宪先生参加中科院组织的科学家赴苏联计算技术考察团。

清华大学是最早兴办计算机专业的学校之一,周寿宪先生是清华计算机创业中的重要人士,更是中国计算机事业创建队列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可惜因为他在文革中不幸去世,这段经历无法由自己叙述。

他在美国留学,学业卓越,1948年获硕士学位、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5年6月15日,周寿宪和钱宁、师昌绪、童诗白、杜连耀等20多位学者,登上美国“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航行23天,于7月8日返回祖国,在清华大学任教。他是当初国内极少研究过电子技术与计算机部件的学者,专业多有建树。他有对国家富强的追求,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得到了国家和科学院的认可,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1956年,周寿宪先生有了三件辉煌大事。第一,他是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下设的计算技术和数学规划组26位成员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位);第二,他是中科院计算所筹备委员会的委员;第三,参加了中科院组织的科学家赴苏联计算技术考察团。在《中科院计算所三十年》等书刊中都有记载。

1956年6月1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参加十二年远景科学规划的300多位科学家,周寿宪也在其中,这是一个历史记忆,也是一份光荣。

中国的计算机发展是一个整体。每一位早期计算机创业者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的工作和经历,直接影响到高层的战略决策、影响到相关行业领域、影响兄弟单位,自然也会在本单位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系史《智圆行方》,先后出了两个版本。2008年的第1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50年),周寿宪教授仅在几张与苏联专家、与师生的合影照片中露面,但对他的三桩大事无一字记载。

笔者有过一个疑问,周寿宪是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授,那他在本校的计算机专业创建中,又做了那些工作,有那些成就呢?


    1956年6月1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参加十二年远景科学规划的300多位科学家,周寿宪(后排左一)也在其中,这是一个历史记忆,也是一份光荣。


    1956年9-12月,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在莫斯科访问,周寿宪(第二排右4)。

十年之后,2018年的计算机系史第2个版本,《智圆行方》的编年史(1955-1957)里,悄然增加了大段文字:“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周寿宪先生在这个期间,作为专家之一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55年7月从美国归国,10月到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任教。共500余字)。说的就是1956年,周寿宪教授参与的三件大事。清华计算机人士中仅有周寿宪获此殊荣,但周先生在本校计算机创业中的工作与贡献,“系史”依然缺失。


    张效祥先生保存的中科院计算所筹委会的聘书通知函和筹委会名单,周寿宪也收到同样一份。

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历经三个系

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于1956年创建,先后归属无线电系、电机工程系、自动控制系,直到1984年确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1956年3月31日,高等高等教育部以(56)工曾字682号文件正式批复清华的报告:“电子计算机专业:同意你校意见提前于今年设置。”

1956年3月,清华大学在无线电工程系设立计算机专业,系主任孟昭英教授,党总支书记李传信,这是我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专业。

1956年8月电子计算机专业由无线电系转入电机系,系主任章名涛教授、党总支书记吕森、副系主任钟士模教授。计算机专业由钟士模教授领导的510教研组负责,计算机教学小组有金兰、周寿宪等13人。

1958年7月,清华电子计算机专业转入新成立的自动控制系,系主任钟士模教授,总支书记凌瑞骥。设自动学与远动学、计算机两个专业,计算机专业教研组负责人金兰,周寿宪也在其中。周寿宪先生文革期间自传交代材料(家存原稿):写明李传信请他负责筹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教材编写和讲课。

周寿宪先生是唯一在清华大学的专业设置与调整中,历经上述三个系编制的计算机专业教师。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系史《智圆行方》五十周年(左)、六十周年(右)两个版本。

清华计算机系系史《智圆行方》的“基业初创”(1958年)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系(笔者注:当时的自动控制系)的发展几乎是白手起家的。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当时,参加创建这一新专业的除了刚从美国归来的周寿宪外,其他的年轻教师都是从传统的电机工程专业(强电、弱电)转行过来,都从未学过计算机专业课程,更没上机工作过。”(第3页)

周寿宪是1955年7月回国,10月到清华大学工作,归属无线电系。1958年7月,自控系成立的时候,他已经回国为计算机专业工作3年了,绝非刚从美国归来;再者,计算机专业归属电机系将近2年,已送走1957年的“计7”毕业班,年轻教师在中科院计算机训练班和本校听过计算机课,不可能“都从未学过计算机专业课程”。

这段文字恰好是周寿宪在清华计算机系的纪念文集“光荣的历程”中,在自控系中的唯一露面,所述时间的跳跃,将周寿宪先生的三年辛劳、三年奉献和三年辉煌略过。不光是周寿宪对计算机的奉献,当年无线电系、电机系领导和教师的奉献,在五十周年、六十周年的“计算机系史”中也都不应该忽略。


 
计算机专业的创建与脱颖而出的周寿宪

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创办是十分认真与严肃的,可见教育部给清华准予成立计算机专业的函件:

“你校前于2月25日由校长办公会给工业教育司上报12年规划中准备设置新专业的草案及2月18日清工(56)教课字第二八号报请拟建立高压技术专业的公函和附件均已收悉。经我部研究后,曾于3月26日由工业教育司先用电话复告你校,兹对你校提出你拟新设的4个专业答复如下:第一,(略);第二,电子计算机专业,同意你校意见提前于今年增设。

我部初步意见,认为你校今后设置的新专业原则上是其他学校设置比较困难的专业,而一般高等工业学校能设置的专业,则不宜再由你校设置。”

从高教部复函可见,学校致高等教育部的函是经过“校长办公会”通过的。接到高等教育部批复之后,清华已将计算机专业设置在无线电系,这一切都应有正在无线系任职的周寿宪先生的参与和努力。

高教部回函说:“你校今后设置的新专业原则上是其他学校设置比较困难的专业”。那么,清华大学设置计算机专业的有利条件,在上报文件中应提出:清华已享有从美归国的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周寿宪,应是其中“有利理由”。


    高等教育部就筹建新专业致清华大学的函。


    中科院档案馆藏“中科院计算所筹备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汇报提纲”

从档案中证实,周寿宪担任计算所筹委会委员和访苏并非是中科院计算所自行决定,其间历经科学规划委、中科院和高教部拍板。
在计算所筹委会1956年7月19日的第二次会议的文件中:

“(2)关于调航空学院蒋士騛先生与合聘清华大学周寿宪先生、赵访熊先生、北京大学徐献瑜先生的问题,已与高教部商定同意,本院干部局已发出公函。”(中科院档案馆藏“中科院计算所筹备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汇报提纲”)

“1956年8月1日,科学规划委员会致函高教部,拟请清华大学周寿宪、北京大学徐献瑜、北京航空学院蒋士騛参加考察苏联计算技术的考察团,以便考察回来后在大学筹建计算技术专业。”(张柏春《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220页)

可见,周寿宪先生担任计算所筹委会委员和应邀访苏,与他参与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筹建相关,也是为了给清华大学提供计算机专业的创办条件。此行并非个人行为,均由科学规划委员会、中科院干部局正式行文致函与高等教育部联系。

周寿宪归国后工作努力,使他名声在外,在科学规划委员会和高等教育部都挂上了号。那一时期,对周寿宪的能力,蒋南翔校长和无线电系、电机系、自控系都会有目共睹。

根据计算所夏培肃的回忆,早在中科院物理所的计算机组(五三组)时期,1956年3月,周寿宪先生就在数学所举办的“计算机原理讲习班”上讲课,特别指出讲了两次磁芯存储器。磁芯存储器这一部件,不仅其中的器件、技术、原理少有人知,就是许多词汇、器件,众多教师与学员们也从未听说。周先生随后还在声名遐迩的中科院计算所和清华、北大合办的“计算机训练班”、“计算数学训练班”,讲授了《计算机原理》,这在当时并非易事。


    1959年,清华自9班毕业合影。前排右三向左依次为:童诗白、周寿宪、钟士模、金兰、章燕申、唐泽圣、吴麒。

俗话说,墙里开花墙外香。周寿宪先生能够在国家的计算机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依照中国的传统,他在清华大学里必然先行“开花”,为计算机专业起源,做出了杰出的工作,能够查到的“非档案”文字只有只言片语。

在计算机系纪念文集《历久弥新》,王尔乾的回忆“爱国知识分子周寿宪先生”(第18页)。写道“1955年,他怀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扰和一批留美学者一起回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回国后分到清华大学参与筹建计算机专业的工作,编制在无线电系。”“不久,周先生(从计算所)回到清华,在自动控制系计算机教研组任教,当时他是我系仅有的4位副教授(金兰、章燕申、吴麒、周寿宪)之一,为学生讲授《脉冲技术》《计算机原理》等课程,指导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我曾经当过他讲课的辅导教师。周先生的教学理念和讲课风格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获益匪浅。”

王继中回忆“回味我系创建初期发展轶事”(第32页)。写道:“从国外归来的周寿宪教授,在教研组里虽然寡言少语,但作为少有的老教师,他的经验和学识在教研组里也起到重要的均衡和领航作用。”

第一届计算机训练班的周锡令撰文回忆:“听说清华来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周寿宪教授,我们就乘车去听他讲课。那天听课的地方很大,好像是一座礼堂。周寿宪教授个子不高,穿着西装。他讲了一段(计算机控制器)令我们印象深刻,半个多世纪以后,依然不会忘记的话。”可见,1956年秋,周寿宪教授就在清华大学讲授了计算机课程,而且听者众多。

物理学家王明贞在《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中说道,“周寿宪是搞计算机的,很有成就,在国外名气很大。”(252页)

周寿宪在1968年12月的“交代”原稿中说道无线电系就指定了我搞计算机专业的筹建。负责计算机专业的筹建,主要就是拿了一本苏联的教学计划和1955清华大学的教学计划,让我订一份教学计划,我几乎是照抄,就把这份苏联的教学计划抄过来了,后来在无线电系通过了。这时让我搞计算机专业的筹建,自己觉得也还不懂。主要是看了些文献资料。”

在这份交代中,周先生十分低调地强调自己不懂,教学计划只是“照抄”,只是看了些文献资料,讲了一些“计算机发展”。这段文字和当年的事实为何不符?应当是由于那个年代“极左”,批判“资产阶级权威”,“做的工作越多就越反动”,所以周先生在交代中“尽力低调”,淡化自己的作用。

在“交代”中,还有:“1956年秋天清华大学安排我从本校和外校学生搞了一个班:(清华计算机专业57班),学习计算机,王尔乾,王爱英,熊云高,郑衍衡都是这一班。我自己在1956年春天,就被夏培肃推荐出去搞全国12年科学规划了,后来又出国考察,清华计算机专57班,我竟全然没有把责任承担起来,只给他们讲过一次课,讲了些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系史的理想架构

清华大学的计算机创建是与中国的计算机事业紧密相联的,因而即不能疏忽国家规划与布局的进程,也不应省略本单位起步和每一位当事人的工作与贡献。由于周寿宪先生在文革中不幸去世,同时史料档案的欠缺,与当事人记忆的衰减和偏见,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创建历史忽略了周寿宪的奉献与地位。

从历史研究的视角来讨论:最好的历史编纂方式,还是要从头做起。

1,在国家计算机发展中的重要单位,都应有自己的专业创建人和群体;

2,本单位的专业创建工作应有档案和图文材料依据,个人口述做补充;

3,史志研究的创业对象,应有在国家发展和重大事件中的作用与位置。

不应当忽略每一位对创建计算机专业做出奉献的创业者,也不应当忽略周寿宪先生在清华大学计算机创业时期的功绩。计算机创业者有眼界、有学识、有追求、出于公心,无私奉献。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努力实现将计算机建成“国之重器”的战略目标,为计算机事业安放第一块基石。纪念他们经历的那一段辉煌创业进程,正是“不忘初心”的具体体现。


    此表只是笔者对史志工作的框架设想,内容还需档案和文书材料填充。


    周寿宪先生参加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后排)

周寿宪,1925年10月6日生于武汉,江苏省淮安人,1926年在青岛市立小学、中学读书,1937年,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读书,1942年,在重庆中央大学电机系读书。1947、1951年获美国密西根大硕士、博士,之后在美国宝来公司从事带状磁芯移位寄存器、半导体脉冲电路等研究工作,1955年年底回国,在清华大学参与筹建计算机专业,1976年5月30日逝世,享年51岁。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邮箱:biia2012@163.com
  电话:010-68220032
  地址:北京复兴路49号C座228
 
主办:北京信息产业协会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52252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