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
丁西林先生提出电动打字机的问题。
10月,现中国软件公司钱文浩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文字与通信》的文章(第18~36页),提出了将汉字编码方法及汉字转换成信息进行传输的理论问题,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关注。
1958年
新华社、邮电部、中央机要局合作设计鼓轮式的中文电传机。
1969年
9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第一台电子式中文电报自动译报快速收报机试制成功的消息,揭开了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汉字信息的序幕。邮电部邮电研究院这一科研成果,接近当时国际水平。(注:“自动译报”为本号添加。)
上世纪60年代中期,邮电部邮电研究院第三研究室杨春祥主任(后左一),观看自动译报机实验。
1974年
8月9日四机部、一机部、中国科学院、新华社和国家出版局向国家计委及国务院提出:"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的请示报告"。
9月24日国家计委批准把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列为1975年国家科技发展计划。郭平欣、杨家祥、纪波等参与具体领导。
1975年
我国组织字频统计,总共统计了工农业、军事、科技、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总出现字数为21,629,372个字,其中使用汉字总字数为6347个字。同年,(原)1902研究所研制汉字活字键打字发报机获得成功。
1977年
汉字远传通信分系统由原太原外部设备研究所、成都通信技术研究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制成我国第一台汉字点对点通信系统(模型机)。
1978年
1月《计算机学报》发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竺迺刚、倪光南、陈芷英的"汉字输入和人机对话"的论文,提出了汉字信息处理的关键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中科院计算所倪光南研究员观看汉字系统。
3月23日王诤部长向国务院转呈胡愈之关于"汉字标准化"建议,立即得到邓小平副主席和方毅副总理的支持,指示四机部、教育部、文改会研究方案,报国务院审批。8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支秉彝、钱锋的"见字识码"汉字编码方法及其在计算机上实现的消息。
云南大学张其潜教授给中央领导写信,提出研究汉字编码问题。经中央领导同志批转,促进了全国汉字编码学术讨论会于1978年12月在青岛召开,并成立全国汉字编码研究会。这次讨论会有17个省市、80人前来参加,发表论文40篇。汉字编码研究会是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第一个全国学术性团体。
1979年
元旦日本《中国语》杂志转载天津南开大学李约瑟副教授的文章﹣-"汉语普通话新文字1976年型﹣﹣实践与理论"。
7月27日计算机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在北京大学研制成功。
北京大学王选教授观看激光照片胶片。
8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公布了北京大学这一成果,并发表评论员文章﹣-"可喜的成果,有益的启示"。
10月在上海嘉定召开"信息处理交换用的汉字字符编码标准"讨论会。
通信拼音字表研究组提出通信拼音字字表,收汉字4500个。
铁道部电务局提出铁路常用电码,收汉字2000个。
丁西林、李金铠、李毅民等人研究的笔形编码输入方案通过鉴定。
12月30日浙江日报发表杭州自动化所盛谏设计的汉字拼音键盘。
1980年
4月24日人民日报公布了杭州自动化所设计汉字显示智能终端的消息。
5月~12月武汉大学利用 WZ -2型文字处理系统,完成对"骆驼祥子"进行语言自动处理工作。
6月9日由郭淑珍、杨俊林、郭津秋、吴辉设计的音形结合的 VYBX 声韵部形编码方案通过鉴定。
9月计算机第一次展销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展出由太原外部设备所设计的 HRCJ -1型汉字输入输出机。
11月26日美国斯坦福( Stanford )大学新闻报道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董韫美的成果,认为这一成果是计算机语言处理中的突破。该大学计算机系 Kunth 教授称董的工作是一件精心杰作,完全独创,把 Kunth 设计字体和安排版面的工作转向了汉字,使计算机能书写汉字。
12月审批了国家标准汉字交换码,批准号为GB2312-80。
全国第二次汉字编码学术会议在杭州举行,来自15个省市、110名代表,发表67篇文章。
同年714厂与华东师大在DJS-130机上实现汉字软库输出系统。
1981年
2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研究会在苏州成立。来自14个省市的50名代表,发表10多篇文章,有12篇论文出版资料汇编,于1981年6月在杭州印发。3月26日、27日由北京日报和人民日报分别报道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颁布执行的消息。杨继本教授公布汉字结构编码输入法。
6月20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研究会第一届年会在杭州举行,并产生理事会。6月27日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在天津成立,选举钱伟长为理事长,支秉彝、刘涌泉、安其春、阎沛霖、甄健民、聂春荣、陈力为、许孔时为副理事长,陈力为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来自17个省市,200名代表,发表100余篇论文。日本、美国及香港均有代表祝贺,并作学术报告。
7月由北京大学总体设计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经电子部、教育部联合鉴定确认:解决了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的主要技术难关,与国外电子照相排版系统相比,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方面领先,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9月在计算机第二次展销会上,有近10个系统和设备可以处理汉字。
1982年
1月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与福建计算机厂及电子所研制成CMPTS -1型多用户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终端分时应用达国内先进水平。光明日报4月7日作了报道。
5月中国中文息研究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在厦门成立。
6月北京大学与无锡电子计算机厂合作研制 CMPT -2型汉字/西文信息处理系统获得成功。
8月北师大何克抗副教授指导研究生刘盛德用哈夫曼树压缩汉字库设计了软件。
9月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专业委员会(筹)和中国仪表学会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研究会在承德联合召开了学术交流会。
燕山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设计,华北终端设备公司生产的 ZD -2000型微型中文计算机通过鉴定。国防部长张爱萍题词祝贺:"微型计算机,汉字创新题,肚量大如海,进出显神奇"。
11月20日《计算机世界》总第49期报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承认我国汉字交换码GB2312-80,向ISO申请登记已获批准,发出ISO/TC97/SC2N 1211文件,正式通知我国和其他成员国,接受我国要求。
德国电信驻中国代表包德华观看汉字国标。
11月24日国务院成立以万里为组长的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小组,全面领导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北师大何克抗研制能够处理汉字的 BASIC 解释程序,扩大微机的应用领域。
北师大微型机 COSOL 语言提供汉字支援的一种方法,应用于校人事档案检查系统。
12月上旬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汉字信息处理专用设备委员会在南京成立。
12月20日《计算机世界》总第51期,报导了武汉大学语言自动处理系统( WZ -3)建立70万字的现代汉语资料库。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建立了汉字输出数据库管理系统。
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中文数据管理系统,用于人事档案检索。
清华大学张圻中等发表《有限制手写体的汉字识别》。哈尔滨工业大学舒文豪等发表《有限制手写体的汉字识别》。李汾等发表《印刷体汉字识别的方法》。
1983年
3月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在成都成立。
5月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专业委员会与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委员会在武汉成立。同月在武昌召开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来自22个省市,222名代表(包括177个单位),交流了133篇学术论文。
2月~5月内蒙古自治区计算中心嘎日迪等提出:《蒙文信息互换标准化代码设计方案》,并与内蒙古大学对蒙古语言文字文学作品﹣-《元朝秘史》进行语言分析。
5月15~19日国务院召开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落实重点攻关项目,其中有近20个课题属于汉字信息处理。
5月在武昌组织58名专家,为国家科委论证发展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三个咨询报告。
5月29日在武昌鉴定了黄美陶的《各国汉字从形编码法》。
6月科学院系统展出了12项汉字信息处理方面的成果。南大计算机系在北极星( North Star )微机基础上开发了"设备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固定资产,12月份通过鉴定。
7月南大开发了微机科技档案管理系统,研究了应用软件结构及保密控制。成都科技大学计算中心,开发了 LCDRS 中文科技情报检索系统,建立文献库及科技情报存储标准。8月29日河南省科委主持"五笔字形"汉字编码方案鉴定。王永民采用了"末笔字形交叉识别法",使键数压缩,键位布置合理。
9月北师大何克抗、高放等研究插接兼容式微机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对原操作系统不作任何更改,对高级语言的编译或解释程序也不作修改,就有很强的处理汉字功能。84年3月10日通过鉴定。
9月1~30日电子部在北京举办新产品展览会,来自8个省市的14项汉字信息处理产品参加展销。
9月26~27日成都机械工业局鉴定了微机通用中文报表管理系统,用于机关事务处理。
10月12日~14日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在北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召开《中文信息处理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西德、法国、英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77人,国内代表98人,会上宣读了77篇论文,编印120万字论文集三册,英文摘要480页(两册)。会议期间,与中国计算机技术服务公司、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联合举办《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展览会》,展出15个省市、34个单位、38项成果。
10月17~19日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组团21人,参加东京"大字符集文本处理国际会议"。
10月由国务院计算机办公室资助,汉字点阵15x16、24x24、32x32印字机作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由上海印刷所及燕山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承担。电子部太原外部设备研究所廉价的汉字磁笔能式键盘问世。同时该所机报合一的 HZ -8201中西文显示智能终端设备交付用户使用。
11月初南京大学与潍坊计算机厂合作的小型汉字情报检索系统在潍坊通过鉴定。南开大学李约瑟等研制成功"电脑 I 型"拼音式汉字输入计算机。11月30日《信息世界》在贵州创刊,钱伟长、支秉彝、陈力为、郑易里题词祝贺。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在上海计算所配合下,研制成功中文报版式单篇预处理软件系统,并试用于编排小型报纸。
12月23~25日湖北无线电厂在武昌鉴定PKBO410型汉字信息系统。
12月以电子部系统工程研究所在 IBMPC 基础上开发的长城100型汉字终端为开端,预示16位机的汉字终端将成为国内主流产品。
李金铠等人研究的笔形编码法获英国专利权。
台湾公布《通用汉字标准交换码》,收常用字5401个、次常用字7652个。中国微电脑学会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专业委员会成立会及学术交流会在桂林召开,来自18个省市124名代表,发表论文91篇。
12月华东师大何积丰等与中国计算机技术服务公司合作,研制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对办公现代化起促进作用。
12月华东师大计算机系与常州无线电二厂合作研制 HZ -8401型汉字显示智能终端能兼容处理英文、汉字及图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常用构词字典》,经人工分析,有构词能力的现代汉字为3785个,可构常用词94164个。
中国电子设备系统工程公司 TRS -80( CS -4000)开始批量生产。
杭州自动化所 TRN - II 型交用户使用,并用于十二大及五届人大的选票统计。
南京有线电厂、南京大学的C340组成的微机科技管理系统通过鉴定。
中国通信系统工程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合作的 SEC -80I型汉字电脑交付使用。
长沙电子部48所与长沙电子局合作的 HZ -1通用汉字终端,键盘别具一格。
光明日报发表上海交大的 MIC -48C中文微机系统研制成功的消息。
湖南电子所 ZXJX 的中西文微机系统通过鉴定。
燕山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和华北终端设备公司合作,研制成功ZD-2600汉字图形兼容处理终端。
邮电部数据所研制成功电报汉字处理智能终端。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自然语言机器翻译系统、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的机器翻译系统、沈阳自动化所的自然语言理解系统的研制都获得成功。
杭州张真樟等研制成汉字显示控制器。
中南矿院发表中文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制成功消息。
中国船舶总公司11所张寿萱等人研制的中文计算机系统为全运会服务。
《汉字输入编码评测规则的建议》通过试行。
截止1983年底,我国累计生产汉字终端400余台,汉字15x16点阵掩膜库1000套,汉字打印机185台,笔触式汉字键盘320台,年产值约2500万元。
1984年
1月20日航天部二院和北京文献服务处合作的 UNIV AC1100汉字通信规程转换器通过成果鉴定,它为主机和汉字终端之间架设了远距离接口的桥梁,具有推广价值。
1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电子计算机厂联合研制的微型机语言识别器,通过部级鉴定。
3月3日陈云参观汉字终端及计算机等应用单位。
3月16日长沙48所研制的 HZ -1通用汉字终端通过部级鉴定。
3月《计算机世界》公布:
电子部六所 HZ -3000系列机多用户汉字处理器,应用插接兼容技术和假脱机方式,使系统设计有特色。上海计算所鉴定小型中文信息处理系统。机械部研究院与上海材料所合作研制在 WICAT MC68000微机上开发多用户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北方交大在VICTOR900机上研制汉语语声信号输入法系统。西安红安机械厂为适应 CAD / CAM 需要设计向量式汉字库。用计算机设计、刘源主编的《现代汉语词表》共250万字,1984年9月由标准出版社出版,向国内外发行。
4月研究汉字整字键盘盘面排列标准化会议在北戴河召开。
5月汉字自动识别会议在河南南阳召开。
6月13日,文改会与武汉大学用计算机研究汉字获九项成果,对辞海(1979年版)收入的16294个汉字,提出统计成果。得到了分析统计汉字结构及其构成成分的科学统计数据,为汉字简化提供了定量的科学依据。
6月14日由文改会和教育部联合举行汉语拼音电脑击键速度竞赛进行决赛,十人平均106汉字/分,使用广东电子所林才松等研制的" FMB "语词处理机,采用拼音直接转变汉字输入。建立智能汉字库和智能词汇库,成功地解决了同音字的问题,无论是"见"或"听"到字,都能进行输入,这无疑给文字工作、速记、录音整理带来极大方便。
7月14日往山东烟台福山师范唐懋宽副校长表演"中文声数编码方案"。
7月22日~8月18日由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在上海举办"中国少年中文计算机夏令营",验证了汉字编码评测标准,测试了五个汉字输入方案。
8月7日~13日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研究会及大连中文信息研究会联合举行汉字数据库学术讨论会。
中国电子设备系统工程公司通信研究所研制 SZY -48C汉字图形大键盘机在上饶通过鉴定。
全国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二次年会向国家标准局建议,把中文信息处理名词术语、汉字整字键盘盘面排列、汉字打印字间距和行间距、汉字输入编码评测标准列为国家级任务。
经国家科委批准,《中文信息》创刊,向国外发行。支秉葬任主编,李硕任编辑部主任。
8月甘肃计算中心胡彦发与西北民族学院高瑞、曹纯、孙蓉、达哇合作,研究藏文信息处理系统。
9月6日~26日电子部举办1984年计算机及应用展览会,106家参加展出280个产品,其中96项是汉字信息处理9月18日水电部对电科院李慧勤的 HPX 汉字拼形输入方案通过鉴定。专家认为该方案具有目前国内外拼形方案的先进水平。
9月航天部二院鉴定微机汉字局部网络。
10月7日~10日在呼和浩特召开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计算机处理学术讨论会,蒙、藏、壮、维、朝、彝等55个少数民族有文字的6个民族均有代表参加,研究编码、语言文字处理及设备等问题。
10月10日~15日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汉字专用设备专业委员会受国务院计算机办公室的委托,在武汉举行学术会议,研究汉字终端设备系列型谱及标准化问题。
10月20日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情报学会机器翻译学组于常州召开"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学术讨论会",探讨自然语言的规律及机器翻译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工程化的实现。
11月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及汉字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在杭州举办《2000年的中国》讨论会。
(正文到1984年截止,1985年为附录)
附:1985年
倪光南发明的第一型联想式汉卡诞生,电脑汉字产品中唯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原载《中国科技史料》1985年第2期【4月】)
本文作者龚滨良(左一)
龚滨良 1955年入南京航空学院,1957年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56级,1961年毕业。曾在太原电子部2所、52所工作,为计算机总局陈力为总工程师任秘书。